这两年鄙人对国学文化越来越情有独钟,干脆就把中心移到中式设计、中式装修上来,以至于把推敲观察的职业习惯带到日常生活中。
国学是什么?好像不仅仅是经史子集,还应该包括建筑园林、文学书法、雕塑绘画、京剧相声、饮酒品茶、烹调缝纫、武术杂技、杂耍民俗等等。由于职业习惯的缘故,经常会注意看到的景物。每当看到前人留下的东西,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书法绘画,甚或粗碗土罐、面塑泥人、残椅断砖,都会使我端详感慨以至于恋恋不舍。美好的景物总会给人以美好的记忆和愉悦的感受。或糙而古朴,或精而逼真;生称奇之感,起返朴之心。反之,一些似是而非的仿古作品却让人惨不忍睹甚至让人感到粗鄙且媚俗,丑陋而张扬。这些作品要么是长官意志的代表作,要么是伪专家的假冒伪劣。比如洛阳丽京门。高大而夸张的像路边的牛二,不可一世地敞开着大门。墙上飘扬着宾馆大旗,垛口耸立着婚纱广告,……城郭里弥漫着浓烈的铜臭气息。窗户里面是铝合金玻璃,城墙上夹杂着观音庙,城楼中供着天后塑像……
真正的古建筑——老城鼓楼反而默默无闻地伫立在十字街以东400米的街道上。油漆剥落、梁柱皴裂,墙缝中还长了些许茅草,仿佛褪了姿色的正房大妈悄然地站得远远的,让人难免怜香惜玉。
洛阳老城鼓楼,正名“谯楼”,位于今老城东大街中段。乾隆年间,洛阳县将东门内大街改为古楼街。鼓楼上原有两层木瓦建筑,后因台上建筑长久失修,于1972年拆除。只剩下大铁钟在台上风摧日晒。2002年,市政府开始回复老城明清风貌。又按原样重新建起古楼。
钟鼓楼是古时用于白天报时,夜间报更,其基础是用大青砖砌成三丈余的高卷台,台下拱券门洞为行人通道,宽一丈五,高二丈,券台两边修有三尺台阶登楼之道。拱券门洞之上,东端镶一石匾阴刻“就日”,西端石匾为“瞻云”,均为楷书。为金代中京留守亲书(这和新安县城东边不远的汉函谷关的叫法一样)。鼓楼里有钟无鼓,据说是明福王朱常洵到洛阳后,听信延福宫道士之言,说暮鼓设在大门东不吉,对后人仕途不利,就将鼓楼上的大鼓撤去。此后鼓楼之上就再没设大鼓,而把大钟挂在二层中央。
现在上了古楼,一层全塑成了佛家神像,古楼变成了佛教殿堂。二层正中悬挂古钟,东面墙又贴满了佛像,弄的不伦不类。
近千年的日子里,这座古楼见证了洛阳城从金以来的风雨沧桑和历史演变。给人们留下了历史的回忆。
.
- ---------- 姚兆萱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