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放线、挖槽
在施工场地做到三通一平之后,首选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的建筑位置、墙体、柱网轴线尺寸放线,并定出标高,以便根据轴线和标高确定墙体位置和基槽宽度、深度,然后挖槽。
一般四合院属民间工程,小式做法,基槽多采取沟槽形式,沟槽一般为墙体宽的2倍以上。基槽深度应按设计要求,并应在冰冻线以下。
2.常见的基础做法及施工程序
四合院常见的基础做法及施工程序如下。
(1)素土夯实 传统做法是用大 拍底一遍~两遍,现代做法是用机器夯实。
(2)打灰土 一般民居的基础灰土比例为3:7,即三成白灰,七成黄土,搅拌均匀,在槽内虚铺7寸(约22cm),耙平,先用人工踩1遍~2遍,称为“纳虚踩盘”,然后用夯土筑打。传统筑打形式有“行头夯”(又称“筑银锭”)、“行余夯”(又称“充沟”或“剁梗”)、“ye边”(冲打沟槽边角处),然后用铁锹铲平。这种夯打称为“旱活”,可重复1次到3次。为使灰土密实,在“旱活”之后还要“落水”,又称“漫水活”,即用水将灰土洇湿,水量控制在将最底层的灰土洇湿为度,判断方法是“冬见霜”、“夏看帮”。即冬天看灰土表层结霜,夏天槽帮侧面洇湿高度相当灰土厚的2倍~3倍。“落水”一般在晚上进行。第二天在筑打之前为防灰土粘夯底,应先撒砖面灰一层,称为“撒渣子”,然后再进一步夯打密实。基础灰土一般为1步~3步,每步均按以上程序进行。现代做法也常在基槽夯实后打灰土,或打素混凝土垫层。
(3)砌磉墩掐栏土 传统基础多为独立基础,支撑柱顶的独立基础称为“磉墩”。磉墩之间的墙称为“栏土”。它是为栏档回填用的,一般不与磉墩连接。
(4)摆放柱顶石 磉墩砌至一定高度(室内地平高度减去柱顶石鼓镜以下部分),即可在上面摆放柱顶石。摆放柱顶石时要注意,柱顶石上面的十字中线要与柱网轴线相对,外圈柱子一定要加出侧脚尺寸,柱顶石顶面要平。
(5)包砌台明 房屋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。台明四周应用砖石砌筑,包砌台明可与砌磉墩、掐栏土同时进行,也可滞后进行,需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而定。